时间: 2025-05-01 08:1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0:18
词汇“师律”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师”通常指老师、导师或者某种技艺的传授者,“律”则可以指法律、规则或者规律。因此,“师律”可以理解为老师或导师所遵循的规则或法律,或者是某种技艺传授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
“师律”的基本含义可能指的是教育或指导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或规范。
由于“师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和其所遵循的严格规则。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法律学,可能会用来讨论教育或法律实践中的规范。
“师律”的词源可能来源于古代对教育和法律的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降低,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到。
在**传统文化中,师律可能与尊师重道的观念相关,强调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服从。
“师律”可能让人联想到严格的教育环境和传统的师徒关系,带有一定的权威和尊重的情感色彩。
由于“师律”不常用,个人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师律”用于描述一个严格的教育体系或一个遵循传统规则的导师形象。
由于“师律”的抽象性,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较为有限,可能联想到古代学堂的场景或老师的训诫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观念如教育规范或师徒关系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师律”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含义较为特定,主要与教育和指导过程中的规范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深度和广度,但在实际使用中可能较为有限。
1.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2.
【律】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引证】
《说文》-律,均布也。 、 《易师》-出以律。 、 《尔雅·释诂》-律,法也。 、 《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 《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律非故杀。
【组词】
律则、 律贯、 律科、 律度、 律纪、 律贯、 律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