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5:45
悲鸣:字面意思是指悲伤的哭声或哀号,通常用来形容因极度悲伤或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悲鸣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悲”和“鸣”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悲”表示悲伤,“鸣”表示发出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悲鸣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情感强度和具体用法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悲鸣常与悲剧和哀悼联系在一起,如在葬礼上,人们可能会发出悲鸣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在西方文化中,悲鸣也常出现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用以表达深刻的情感。
悲鸣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和同情。它让人联想到失去、痛苦和无助,这种情感的强烈表达往往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在个人经历中,悲鸣可能与某些悲伤的**或失去亲人的经历相关联。例如,在一场意外事故中失去亲人,那种悲鸣声可能会成为记忆中难以抹去的部分。
在诗歌中,悲鸣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孤狼的悲鸣划破寂静。
心中的哀伤,随风飘散,
在无尽的黑暗中寻找慰藉。
悲鸣的视觉联想可能是黑暗、孤独的场景,如荒凉的街道或废弃的房屋。听觉联想则是那种凄凉、哀伤的声音,如风中的呜咽或动物的哀号。
在不同文化中,悲鸣的表达方式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学中,悲鸣可能更多地与个人的内心痛苦相关,而在东方文化中,它可能更多地与社会和家庭的悲剧联系在一起。
悲鸣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而且在文化和艺术创作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悲鸣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悲鸣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1.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悲,痛也。 、 《广雅》-悲,伤也。 、 《诗·小雅·鼓钟》-忧心且悲。 、 《诗·召南·草虫》-我心伤悲。 、 《素问·宣明五气篇》-并于肺则悲。 、 《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至于悲谷。 、 晋·干宝《搜神记》-何哭之甚悲也。 、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组词】
悲怆、 悲怨、 悲惋、 悲吟、 悲忧、 悲郁、 悲涕、 悲哭、 悲怒、 悲疚、 悲戚、 悲恻
2.
【鸣】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鸣,鸟声也。 、 《管辂别传》-鸟兽之音曰鸣。 、 《易·中孚》-鸣鹤在阴。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 、 《诗·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 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