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8:28
形成层(cambium)是植物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位于植物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一层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产生新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细胞。形成层的存在使得植物能够进行次生生长,即增加茎和根的直径。
在植物学专业领域中,“形成层”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解释植物如何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来增加其体积。在文学和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讨论植物生长或生物学相关话题时。
“形成层”一词源自拉丁语“cambium”,意为“交换”或“变化”。在植物学中,这个词被用来描述那些能够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组织的区域,反映了其功能上的“变化”特性。
在农业和林业领域,对形成层的理解对于树木的培育和木材的生产至关重要。例如,了解形成层的活动可以帮助农民和林业工作者更好地管理树木的生长和木材的质量。
对于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来说,“形成层”可能唤起一种对自然界复杂性和生命力的敬畏感。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如果了解到形成层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可能会产生对自然界精细设计的赞叹。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形成层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家中的植物,尤其是那些需要定期修剪和管理的树木。例如,正确的修剪可以促进形成层的健康活动,从而增强树木的生长。
在诗歌中,可以将形成层比喻为生命的源泉,不断地创造和更新:
在岁月的轮转中, 形成层静静地编织, 生命的丝线, 缠绕成永恒的年轮。
想象一棵树的横截面,可以看到形成层位于中心,周围是年轮。这种视觉形象可以与宁静的自然声音(如风吹过树叶的声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中,“形成层”可能有不同的翻译,但其生物学意义是普遍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cambium”直接借用了拉丁语的词汇。
“形成层”是一个专业术语,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了解其功能可以增强我们对自然界复杂性的认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有助于深化对特定领域的理解。
1.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2.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3.
【层】
(形声。从尸,尸者象屋形,从屋省。本义:楼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层,重屋也。 、 刘孝绰《栖隐寺碑》-珠殿连云,金层辉景。
【组词】
层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