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6:54
涉海凿河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在海上开凿河流”,通常用来比喻做事不切实际,方法不当,或者比喻做无用功,白费力气。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不合理的行动,即在不可能或不适当的环境中进行努力。
在文学作品中,涉海凿河 常用来讽刺那些不切实际的计划或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批评某人的计划或建议不切实际。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工程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示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切实际的项目规划。
涉海凿河 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或民间传说,用以教育人们做事要切合实际,避免盲目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成为批评不切实际行为的标准用语。
在文化中,涉海凿河** 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行动的合理性和实效性。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常用来提醒人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错误的方向。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看似努力却毫无成效的行为,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三思而后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项目计划,看似宏大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这时候我就会想到“涉海凿河”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更加务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梦想若涉海凿河,徒劳无功夜长叹。 现实如砥砺前行,步步为营终可见。”
想象一个人在海边用铁锹试图开凿出一条河流,海浪不断冲刷着他的努力,这个画面充满了讽刺和无奈,可以配以轻柔而悲伤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rying to fit a square peg in a round hole”,意思是在不合适的地方强行使用不合适的方法,这与“涉海凿河”有相似的含义。
涉海凿河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行动的合理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注意方法的适当性和目标的实际性,避免无谓的努力和资源的浪费。
1.
【涉】
(会意。从水步。甲骨文字形。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本义:趟水过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涉,徒行濿水也。 、 《尔雅》。注:“无舟而渡水曰徒涉。”-冯河,徒涉也。 、 《释水》-繇膝以上为涉。 、 《方言七》-过度谓之涉济。 、 《诗·卫风·氓》-送子涉淇。 、 《吕氏春秋·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
【组词】
涉水登山、 涉浅、 涉厉、 跋山涉水
2.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3.
【凿】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凿,穿木也。 、 《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 、 宋·沈括《梦溪笔谈》-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组词】
凿巾、 凿穴
4.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