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4:13
“下脚”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多种含义,主要取决于上下文。字面意思通常指的是“向下移动的脚”或“脚的底部”。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
“下脚”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下”和“脚”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向下”和“脚部”。在语言的演变中,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指代次等或剩余的物品。
在**文化中,“下脚”一词的使用反映了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下脚料的回收和再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资源浪费的反思,以及对精细工作和高质量标准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家纺织厂实*,亲眼见到工人们如何处理和利用下脚料,这让我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下脚”用于描述一种细腻的动作或对细节的关注,如:
她的下脚如此轻柔, 仿佛怕惊扰了夜的宁静。
想象一个安静的夜晚,一个人轻轻地走在木地板上,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这种场景可以通过轻柔的脚步声和柔和的灯光来表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crap”或“leftover”,但这些词汇更多地指代食物或材料的剩余部分,而不像“下脚”那样具有动作的含义。
“下脚”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取决于具体的语境。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的不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是非常重要的。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