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7:37
“下聘”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在婚姻过程中,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赠送聘礼的行为。这一传统*俗在**及其他一些亚洲文化中较为常见,用以表示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和承诺。
“下聘”一词源自古代婚姻*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具体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表达诚意和尊重——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下聘不仅是婚姻的一部分,也是家族间社会交往的一种方式。它体现了对婚姻的重视和对未来家庭关系的期待。
提到“下聘”,可能会联想到喜庆、庄重和传统仪式感。它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参与或见证过下聘的过程,可能会对这一传统*俗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例如,亲眼看到男方家庭精心准备的聘礼,感受到双方家庭的喜悦和期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喜气扬,下聘之日情意长。金银细软表心意,共绘未来好时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摆放整齐的聘礼,金银首饰闪闪发光;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些传统乐器演奏的喜庆曲调,如古筝或二胡。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婚姻*俗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中的“订婚戒指”可以看作是一种类似的表达方式,但具体形式和意义有所差异。
“下聘”作为一个传统词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也反映了社会交往的一种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俗。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聘】
(形声。从耳,甹(pīng)声。探问消息要靠耳朵,故从“耳”。本义:访问,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聘,访也。 、 《尔雅》-聘,问也。 、 《诗·小雅·采薇》-靡使归聘。 、 《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 、 《后汉书·冯衍传》-聘申叔于陈蔡兮。 、 《礼记·曲礼》-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 、 《周礼·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
【组词】
聘弓、 聘贡、 聘享、 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