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5:07
“不象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或行为不符合常规、不合理或不恰当。它通常用来批评或指责某人的行为或言论过于离谱,超出了正常的接受范围。
在文学作品中,“不象话”常用于描绘人物的荒唐行为或不合理的要求,增强讽刺或批评的效果。在口语中,它则更多用于日常对话,表达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惊讶。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某些极端或不合理的情况。
“不象话”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不像话”中的“话”在这里指的是“道理”或“常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不符合社会常规或道德标准的行为。
在**文化中,“不象话”常用于强调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它反映了人们对行为合理性和适当性的普遍期待。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惊讶、不满或愤怒。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超出常规、难以接受的行为或言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不象话的要求,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同事提出不合理的工作分配,这时“不象话”这个词就非常贴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空中,星辰不象话地闪烁,仿佛在嘲笑世间的荒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荒诞场景的画作,如人物做出夸张或不合理的行为,这样的画面会让人立刻联想到“不象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rageous”或“absurd”,它们在描述超出常规的行为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不象话”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表达对不合理行为的批评,还反映了社会对行为规范的期待。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
3.
【话】
(形声。从言,舌声。本义:言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话,合会善言也。 、 《左传·文公六年》-著之话言。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不知话言。 、 《左传·襄公元年》-告之话言。 、 《诗·大雅·板》-出话不然。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心诚之话。
【组词】
话言、 话差、 话白儿、 话布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