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9:07
词汇“倾圮”(qīng pǐ)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主要用于描述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倒塌、崩坏。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倾圮”的字面意思是倒塌、崩坏。它通常用来描述建筑物、墙壁或其他结构的严重损坏,以至于无法维持原有的形态和功能。
“倾圮”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与汉语的发展紧密相关。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左传》等,已有使用“倾”和“圮”的记录,后来逐渐结合成一个词,用以描述结构的崩坏。
在**传统文化中,建筑的稳固与倾圮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例如,古代宫殿的稳固象征着国家的安定,而建筑的倾圮则可能预示着国家的衰败或灾难的来临。
“倾圮”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悲凉、哀伤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时间的无情以及人类文明的脆弱。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倾圮”这个词的场合。然而,在阅读历史小说或参观古迹时,这个词常常浮现在脑海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厚重和建筑的脆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倾圮”:
岁月无情,古老的城墙倾圮,
历史的尘埃,随风飘散。
“倾圮”一词让人联想到破败的建筑物,可能伴随着尘土飞扬的画面和轰鸣的倒塌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llapse”或“crumble”,它们在描述建筑物倒塌时与“倾圮”有相似的含义。
“倾圮”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口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和专业领域中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语言表达,提升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1.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倾,仄也。 、 《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倾则奸。 、 《论语·季氏》-安无倾。 、 《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 、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 、 《战国策·秦策》-倾耳而听。 、 《老子》。释文:“不正貌。”-高下相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
【组词】
倾葵、 倾倚、 倾低、 倾昃、 倾返、 倾柯、 倾倚
2.
【觖】
不满。
【引证】
《淮南子》-禹无废功,无废财,自视犹觖如也。
【组词】
觖觖、 觖怅、 觖如
挑剔。
【引证】
《汉书·孙宝传》-故欲撾觖以扬我恶。
【组词】
觖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