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0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01:52
沦丧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失去、丧失,特别是在道德、精神或物质上的重大损失。它通常带有负面含义,暗示着一种不可逆转的、严重的衰退或堕落。
“沦丧”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沦”意味着沉没或消失,“丧”意味着失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重大的、不可逆转的损失。
在**传统文化中,“沦丧”常与道德和精神层面的损失相关联,反映了社会对于保持道德纯洁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哀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失去重要事物的痛苦和无奈。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讨论历史**或个人失败时使用“沦丧”这个词,以表达对过去错误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警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时光的长河中,青春的繁华沦丧,唯余岁月的痕迹,刻画着无尽的哀愁。”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废墟或荒凉景象的画面,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或沉重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ecadence”或“collapse”,它们在某些语境下可以与“沦丧”相对应。
“沦丧”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损失的词汇,更是一种对过去和未来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层次的思考。
1.
【沦】
(形声。从水,仑(lún)声。本义:水起微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沦,小波为沦。 、 《诗·魏风·伐檀》。传:“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河水清且沦猗。 、
2.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