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7:42
瑞应: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吉祥的征兆或预示。在传统文化中,瑞应常常与自然现象、动植物的特殊表现或者某些超自然的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上天或神灵对人间事务的赞许或预示。
在文学中,瑞应常被用来描绘一种祥和、吉利的氛围,如“瑞雪兆丰年”中的“瑞”字,就预示着丰收的好兆头。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瑞应”来形容一些好兆头或幸运的**。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农业科学中,瑞应可能指的是某些自然现象对农作物生长的积极影响。
同义词:吉兆、祥瑞、好兆头 反义词:凶兆、不祥、恶兆
“瑞应”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瑞”字最初指的是玉制的信物,后来扩展为吉祥的象征。“应”字则有应验、应和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表示吉祥征兆的词汇。
在**文化中,瑞应与天人感应的思想紧密相关,人们相信自然界的变化和特殊现象是神灵对人间行为的反应。这种观念在古代的官方文献和民间传说中都有所体现。
提到“瑞应”,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和正面的情感,如希望、喜悦和安宁。这个词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连续的好天气或者意外的好运,人们可能会说这是“瑞应”,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瑞雪纷飞兆丰年,人间喜气满乾坤。”
视觉上,瑞应可能让人联想到洁白的雪花、盛开的花朵或彩虹;听觉上,可能是鸟儿的歌唱或风铃的清脆声,都是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men”或“sign”,但这些词更中性,不一定带有吉祥的含义。
“瑞应”这个词在*文化中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在学语言和理解文化的过程中,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精髓和文化的精神。
1.
【瑞】
(形声。从玉,耑(zhuān)声。本义:玉制的符信,作凭证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瑞,以玉为信也。 、 《周礼·典瑞》。注;“符信也,人执以见曰瑞。”-掌玉瑞器之藏。 、 《周礼·小行人》-成六瑞益王所用镇圭也。 、 《礼记·礼器》-以圭为瑞。 、 《左传·哀公十四年》-司马请瑞。
【组词】
瑞珪、 瑞节、 瑞令、 瑞玉
2.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