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0:1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0:18:17
“不可移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某种状态或性质非常稳固,无法改变或移动。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具有坚定不移、不可改变的特性。
在文学作品中,“不可移易”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信念或情感的坚定不移,如“他的决心不可移易”。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哲学,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些原则或规则的不可变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强调的重点不同,例如“坚定不移”更强调持续性和稳定性,而“不可动摇”则强调抵抗外力的能力。
“不可移易”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语言的演变,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不可移易”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和“忠诚”等概念相联系,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强调法律和道德原则的不可侵犯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坚定和信任。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原则和信念的人,这种联想增强了我在面对困难时的决心和勇气。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教学理念和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不可移易的,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激励我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川不可移易,岁月如梭,唯有心中的信念,坚如磐石。”
视觉上,“不可移易”让我联想到坚固的岩石和古老的建筑;听觉上,它可能与沉稳有力的音乐节奏相联系,如古典音乐中的进行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mmutable”或“unchangeable”,它们在含义上与“不可移易”相近,但在使用和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
“不可移易”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坚定不移的概念。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欣赏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其在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有所定,则知其理之确然如是,一定则不可移易,任是千动万动,也动摇他不得。
不过,他们就得准备实行这样的决议,这是~的。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可】
3.
【移】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同本义。泛指移植。
【引证】
《说文》。徐灏注:“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移,禾相倚移也。
【组词】
移花、 移根、 移种,移莳
4.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