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6:09
“戌时”是古代时辰之一,指的是晚上7点到9点的时间段。在传统的十二时辰系统中,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戌时是第十一个时辰,紧随亥时(晚上9点到11点)之前。
在文学作品中,戌时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夜晚的氛围,尤其是在描述宁静或神秘的夜晚场景时。在口语中,现代人可能不太常用“戌时”这个词,但在讨论传统文化或历史话题时,它仍然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民俗学或天文学中,戌时作为一个时间概念,有助于理解古代的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
同义词:晚上七点、晚上八点 反义词:辰时(早上7点到9点)
“戌”字在古代汉语中与地支的第十一位相对应,地支是**古代的一种时间记法,与天干结合使用,构成了六十甲子的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戌时”这个词逐渐固定为指代晚上7点到9点的时间段。
在**传统文化中,时辰与人的生活作息紧密相关,每个时辰都有其特定的活动和意义。戌时作为夜晚的开始,象征着一天劳作的结束和休息的开始。
戌时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家庭的温暖,以及一天工作的圆满结束。它带有一种平和、安详的情感色彩。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再使用“戌时”来规划日常活动,但它仍然是一个有趣的文化概念,可以用来增加对话的深度和趣味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戌时的钟声,敲响了夜的序曲,星辰在天空绘出诗行。”
戌时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宁静,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月光洒在古老的庭院,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
在西方文化中,没有直接对应“戌时”的概念,但晚上7点到9点的时间段可以用“evening”来描述,这个时间段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也是家庭团聚和放松的时刻。
“戌时”作为一个传统的时间概念,不仅承载着古代*人的时间观念,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俗。在现代,虽然我们不再使用这个词汇来规划生活,但它仍然是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学和理解“戌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时间的流逝,以及它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1.
【戌】
(指事。从戊,含一。不详。戊(wù)武器。本义:地支的第十一位)。
戌时。
【引证】
《三国演义》-明日大利,宜用戌亥时。
【组词】
戌亥时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