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5:07
“本根”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事物的根本、基础或起源。它强调的是事物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支撑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文学作品中,“本根”常用来形容文化的根源或传统的基石,如“中华文化的本根”。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件事的重要性,例如“这是我们公司的本根,不能动摇”。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中,“本根”可能指植物的根部,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基础。
同义词中,“根本”强调问题的核心,“基础”侧重于事物成立的前提,“根源”指问题的起因,“本质”则是事物最真实的属性。反义词则强调非核心、非重要的部分。
“本根”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本”字意为根本、基础,“根”字则指植物的根部,引申为事物的起源或基础。在语言的发展中,“本根”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事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在**文化中,“本根”常与“根深蒂固”、“固本培元”等成语联系在一起,强调保持和强化事物的根本,以确保其稳定和发展。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用来讨论如何维护和发扬传统文化或价值观。
“本根”这个词给人一种稳重、深沉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坚实的基础和不可动摇的信念。在思考和表达时,使用“本根”可以增加论述的深度和说服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讨论公司战略时使用“本根”这个词,强调保持核心业务的重要性,以确保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流,唯本根不动,历史的河流中,我们坚守着那份初心。”
视觉上,“本根”可以联想到一棵大树深深扎根于土壤中的形象,象征着稳固和生命力。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沉稳有力的声音,如领导者在重要会议上的发言。
在英语中,“本根”可以对应为“root”或“foundation”,它们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事物的基础和起源。
通过对“本根”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强调事物核心和基础方面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本根”可以增强论述的深度和说服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达文化和价值观。
1.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2.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