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2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20:25
“射杀”是一个动词短语,字面意思是指用枪支或其他射击工具对目标进行射击,目的是杀死或伤害目标。这个词汇通常与暴力、军事行动或执法行为相关联。
“射杀”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射”指的是射击动作,“杀”指的是杀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保持了其基本含义,但在使用上更加专业化。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射杀”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影响。在一些文化中,狩猎被视为传统和生存技能的一部分,而在其他文化中,暴力和杀戮可能被视为禁忌。
“射杀”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暴力和悲剧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犯罪的恐怖或生命的脆弱。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可能不会直接遇到与“射杀”相关的情况。然而,通过新闻报道、电影和书籍,我们可以间接了解这一行为的影响和后果。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射杀”来象征死亡或终结:
“在那寂静的夜晚,星光射杀了黑暗,带来了黎明的希望。”
在不同语言中,“射杀”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基本含义通常是相似的。例如,英语中的“shoot to kill”或“gun down”都传达了类似的意思。
“射杀”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明确的暴力含义,它在描述军事、执法和狩猎等场景时非常有用。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情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对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提高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1.
【射】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 、 《周礼·保氏》-三曰五射。 、 《礼记·射义》-射者,男子之事也。 、 《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以射策甲科为郎。 、 《后汉书·光武纪》-射声校尉。 、 《汉书·李广苏建传》-常能为汉伏弩射之。 、 邵长蘅《青门剩稿》-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组词】
射鹄、 射日、 射牛、 射利
2.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