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7:53
木履:字面意思是指用木头制成的鞋子,通常指的是一种传统的、简单的鞋类,底部由木头制成,上面可能配有带子或布料以便固定在脚上。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木履可能被用来描绘特定的社会阶层或时代背景,如描述贫苦人民的生活状态。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木履可能不太常见,但如果提及,通常会带有怀旧或描述特定历史时期的意味。 专业领域:在考古学或历史学中,木履可能作为研究古代生活和服饰的实物证据。
同义词:木屐、木鞋 反义词:皮鞋、**鞋
词源:木履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需要查阅更早的文献资料。 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木履逐渐被更舒适、更便捷的鞋类所取代,但在某些地区和文化中,木履仍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意义。
意义和影响:木履在某些文化中可能象征着简朴、耐劳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在一些传统节日或仪式中,木履可能被用作特定的服饰元素。
情感反应:木履可能让人联想到古朴、宁静的乡村生活,或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 联想:木履的声音可能让人想起悠长的回声,或是宁静的田园风光。
经历或故事:在参观一个古代村落时,我曾看到一位老人穿着木履,走在石板路上,那种场景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文化的传承。
诗歌:
古道石板响,木履声声长,
岁月悠悠过,乡愁心中藏。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一位穿着传统服饰的人,脚踩木履,走在古老的街道上。 听觉联想:闭上眼睛,可以想象到木履踩在石板路上发出的清脆响声,回荡在古老的巷弄中。
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在日本的传统鞋类中,有一种叫做“木屐”(げた)的鞋,与木履类似,都是木制底部,但在设计和使用上有所不同。
理解:木履作为一种传统的鞋类,不仅承载了实用的功能,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