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1:04
“北堂”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位于北面的厅堂或房间。在古代建筑中,北堂通常是指家庭中长辈或主人的居所,因为北方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尊贵和权威。
“北堂”一词源于古代**的建筑布局和方位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描述古代建筑或传统文化时仍会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北方被视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因此北堂在家庭中通常是长辈或主人的居所。这种文化背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庭结构。
“北堂”一词给人以庄重、尊贵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家族的权威和传统。在现代,这个词可能唤起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历史的尊重。
在参观一些古建筑时,我曾注意到“北堂”的布局和装饰,这让我对古代**的建筑美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北堂”融入对传统文化的赞美:
北堂深锁古风存, 岁月悠悠梦里寻。 一盏清茶谈旧事, 千年文化共传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色古香的北堂,木质结构,雕花窗棂,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筝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古典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特定方位的房间或厅堂,但其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北方的象征意义可能不如东方或南方那样显著。
“北堂”一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方位词汇,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敏感性。
1.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2.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