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3:45
保证人:在法律或合同中,指承诺对某人的债务或义务承担责任的人。如果债务人未能履行其义务,保证人将负责履行或赔偿。
保证人一词源自汉语,由“保证”和“人”两个词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保证”意味着确保或担保,而“人”指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法律和金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许多文化中,保证人代表了信任和责任感。在社会交往中,成为他人的保证人通常意味着双方之间有深厚的信任关系。
保证人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责任重大和信任关系。它可能引起一种严肃和正式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法律和经济责任。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为朋友或家人担任保证人的经历,这种情况下,保证人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在诗歌中,保证人可以被用来象征永恒的承诺和不变的忠诚:
“如星辰不移,我为你的保证人, 在时间的河流中,誓言永存。”
保证人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的文件、签字仪式或法庭场景。视觉上,可能会想到律师或法官的形象。听觉上,可能会想到严肃的对话或法律术语的运用。
在英语中,保证人对应的是“guarantor”或“surety”。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保证人的角色和责任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相似的。
保证人是一个在法律和金融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代表了责任、信任和承诺。在个人和专业生活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对于明确责任和义务至关重要。通过深入学习这个词汇,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证】
谏正。
【引证】
《说文》-证,谏也。从言,正声。 、 《战国策·齐策》。高诱注:“证,谏也。”-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
【组词】
证谏
病症。 同: 症
【引证】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