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5:02
词汇“危身”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危”通常指危险或不安全的状态,“身”则指身体或自身。因此,“危身”可以理解为处于危险或不安全状态的身体或自身。
由于“危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信息不详。通常,“危”字源自古代对危险的描述,而“身”字则一直指代身体。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安身立命”,即追求安全和稳定的生活。因此,“危身”这样的词汇在文化上可能与风险和挑战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在讨论安全措施、风险评估或紧急情况处理时使用到“危身”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危身”来描绘一种紧张或危险的氛围,如:“夜幕下,孤影危身,风声鹤唳,心随波涛起伏。”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处于危险状态的身体,如英语中的“in danger”或“at risk”。
“危身”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在描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特别是在专业领域或特定语境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可以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