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5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54:40
词汇“危機”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危”和“機”。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危機”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危機”字面意思是指危险和机会并存的状态或时刻。其中,“危”表示危险、不安全,而“機”则表示机会、时机。因此,“危機”通常指的是一个既包含潜在危险又可能带来转机的情况。
“危機”一词源于汉语,其字面意义和现代用法基本一致。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危”和“機”组合的例子,表示危险与机会并存的状态。
在文化中,“危機”常被赋予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即在危险中寻找机会,强调逆境中的积极应对和转变。这种思维方式在传统文化和哲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危機”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不确定的情感反应,同时也激发人们对解决问题和寻找出路的思考。它让人联想到挑战和成长,以及在逆境中展现的勇气和智慧。
在个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危机,如职业危机、人际关系危机等。这些危机往往是个人成长和转变的契机,通过应对和解决危机,人们可以获得新的经验和能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危機”融入到描述自然灾害或人类困境的诗句中,如:
山崩地裂,危機四伏,
人心惶惶,寻求一线生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灾害或战争场景的画面,如地震后的废墟、战火中的城市等,这些画面都能引发对“危機”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急警报声、人们的呼救声等,这些声音都能增强对“危機”的感知。
在英语中,“cr****”一词与“危機”相对应,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一致。在其他语言中,如法语的“crise”、德语的“Krise”等,也都表达了类似的概念。
“危機”是一个富有辩证意味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应只看到危险,而应积极寻找和创造机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危機”这一概念,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蹇】
(形声。从足,寒省声。本义:跛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蹇,跛也。 、 《素问·骨空论》-蹇膝伸不屈、易蹇、往蹇来连。 、 《楚辞·谬谏》-驾蹇驴而无策兮。 、 《史记·晋世家》-郤克偻,而鲁使蹇。 、 马中锡《中山狼传》-策蹇驴,囊图书。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红装而蹇者。
【组词】
蹇兔、 蹇驴、 蹇人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