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5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57:07
词汇“心慕笔追”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表达。
“心慕笔追”字面意思是指内心向往,笔下追随。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对某事物或某人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向往,不仅在心中思念,而且通过文字或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心慕笔追”并非出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是一个现代成语,可能是由文人墨客在创作中逐渐形成的表达。它的使用反映了汉语成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文化中,文字和艺术一直被视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浪漫的联想,让人想到那些为了追求心中所爱而不懈努力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让我深感敬佩,他的行为和教学方式可以说是心慕笔追的典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心慕笔追,梦回江南,画舫轻摇,诗意绵长。”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文人坐在窗前,笔下流淌着对远方山水的向往,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完美地体现了“心慕笔追”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felt longing and pursuit”,但缺乏了汉语成语的简洁和诗意。
“心慕笔追”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表达。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用心去感受和表达生活中的美好。
后有集王羲之书一十八家者,行敦乃其一也,是则心慕笔追,亦自可佳耳。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慕】
(形声。从心,莫声。本义:依恋;向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思也。-慕,习也。 、 《礼记·檀弓》-其往也如慕。 、 《孟子·万章》-巨室之所慕。 、
【组词】
慕义、 慕向、 慕企、 慕位、 慕尚、 慕思
3.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4.
【追】
(本义:追赶)。
同本义(使追赶对象回来)。
【引证】
《说文》-追,逐也。 、 《周礼·小司徒》。注:“逐寇也。”-以比追胥。 、 《左传·庄公十八年》-公追戎于济西。 、 《管子·七臣七主》-驰车充国者,追寇之马也。 、 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 、 《庄子·应帝王》-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公使阳处父追之。 、 唐·杜甫《宴王使君宅题二首》-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 、 《资治通鉴》-闻追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