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5:47
词汇“心慢”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它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可能更多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口语表达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心慢”字面意思是指心理上的缓慢或迟钝,可能指的是一个人在情感反应、思考决策或行动上的迟缓。
由于“心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可能源自对心理状态的描述。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心静自然凉”,“心慢”可能与这种追求内心平静的文化背景有关。
“心慢”可能让人联想到沉稳、不急躁的性格特点,也可能让人感到担忧,因为它可能与缺乏行动力或适应能力有关。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需要耐心等待或理解他人“心慢”的情况,这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心慢”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或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岁月悠悠,心慢如水,静观世间万象。”
结合图片,可能会选择描绘一个人静静坐在窗边,眼神深邃,反映出内心的缓慢和深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缓慢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慢板。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心理状态的词汇来实现。
“心慢”作为一个描述心理状态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学和口语环境中,它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力。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慢】
(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无礼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慢,一曰不畏也。 、 《广雅》-慢,惰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远而慢之。 、 《礼记·缁衣》-可敬不可慢。 、 《吕氏春秋·处方》-而长不简慢矣。 、 《左传·庄公八年》-君使民慢,乱将作矣。 、 《荀子·君子》-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 《吕氏春秋·上德》-荆成王慢焉。 、 《庄子·则阳》-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 、 《儒林外史》-管家,实是多慢了你。
【组词】
慢骂、 慢亵、 慢狎、 慢视、 慢公、 慢令、 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