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4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46:37
山魅: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山中的神秘生物或精灵,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和特性。在**传统文化中,山魅往往被描绘为山林中的守护者或隐居者,有时也被认为是山神的化身。
文学:在古典文学中,山魅常被用来增添故事的神秘色彩和地方特色,如《聊斋志异》中的山魅故事。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山魅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行为古怪、难以捉摸的人。 专业领域:在民俗学和神话学中,山魅是研究的对象之一,用以探讨民间信仰和自然崇拜。
同义词:山精、山鬼、山灵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但与“文明”、“现代”等词形成对比。
词源:山魅一词源自古代对山中神秘生物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演变:从最初的神话生物到现代文学中的象征角色,山魅的形象和意义经历了多次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山魅与山神、山灵等概念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在现代社会,山魅更多地被用作文学创作的素材,增添故事的神秘感和地域特色。
山魅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深邃的山林和未知的自然力量。它激发人们对自然的好奇和对神秘事物的探索欲望。
在旅行中,我曾听当地老人讲述关于山魅的传说,这些故事让我对那片山林产生了更深的敬畏和好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魅:
夜幕降临,山魅轻舞,
林间月光,映照幽谷。
神秘身影,守护山河,
古老传说,永流传。
山魅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深邃的山林、朦胧的月光和神秘的身影。听觉联想可能是山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和远处传来的神秘呼唤。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森林精灵”或“山林仙女”,它们在形象和功能上与山魅有相似之处,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
山魅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还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秘事物的无限想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魅】
(形声。从鬼,未声。本义:迷信传说中的精怪) 同本义。
【引证】
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
【组词】
魑魅、 鬼魅、 魅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