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4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0:56
词汇“争口”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争口气”或“争口舌”的缩写或误写。为了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将假设“争口”是“争口气”的简写形式,并基于此进行分析。
“争口气”字面意思是为了争得一口气,通常用来形容为了争得面子、尊严或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努力。
“争口气”这个表达可能源自于**传统文化中对面子和尊严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竞争和挑战的场合。
在文化中,面子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因此,“争口气”这个词汇在社会中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广泛的应用。
“争口气”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屈不挠、勇于挑战的精神。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需要“争口气”的情况,比如在工作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在家庭中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中争口气,不让岁月轻视我。”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nd up for oneself”或“fight for one's hono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争口气”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更是一种激励人们面对挑战、维护尊严的精神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1.
【争】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