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5:15
并赃拿贼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起追查赃物并捉拿盗贼”。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犯罪调查中,不仅要追回被盗的财物,还要将犯罪者绳之以法。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正义的执法行为,强调法律的公正和效率。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比喻在处理复杂问题时,需要同时解决问题的根源和表面现象。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和刑事侦查,这个成语则直接关联到具体的执法操作。
同义词:捉贼捉赃、一网打尽 反义词:放虎归山、姑息养奸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古代的刑事侦查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语境中,可能会加入更多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和正义被高度重视,因此这个成语体现了社会对公正执法的期望。在现代社会,随着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增加。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义、效率和决断的正面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警察、侦探等形象,以及他们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在面对问题时采取果断和全面的解决策略。例如,在处理家庭纠纷时,可能需要同时解决情感和实际问题,就像并赃拿贼一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正义之剑高悬,并赃拿贼不迟疑,夜幕下,真相终将大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警察在夜晚追捕罪犯的场景,紧张而充满期待。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警笛声和脚步声,增强了紧迫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tch both the thief and the stolen goods”,虽然不如中文成语那样简洁和富有文化内涵,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意思。
并赃拿贼 这个成语不仅在法律领域有其特定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比喻,强调解决问题时要全面和彻底。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今日个并赃拿贼更推谁,你地硬抵着头皮儿对。
1.
【并】
(会意。《说文》:“从二立。”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形。本义:并行,并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並,併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並。 、 《仪礼·乡射礼》-並行。 、 《礼记·儒行》-並立则乐。 、 《荀子·儒效》-俄而並乎尧舜。 、 《礼记·玉藻》-並纽约用组。 、 《诗·齐风·还》-並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 《文心雕龙·附会》-並驾齐驱,而一毂统辐。 、 《韩非子·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并踵而生也。
【组词】
并列;并肩作战;并介、 并夹、 并封、 并心
2.
【赃】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赃物) 同本义。
【引证】
《列子·天瑞》-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组词】
赃仗、 赃派、 栽赃、 窝赃;追赃;分赃;退赃;销赃;赃品、 赃银
贪污;行贿。
【引证】
《广韵》-纳贿曰赃。 、 《后汉书·质帝纪》-南阳太守韩昭坐赃,下狱死。 、 《魏书·世祖纪》-所在虏掠,赃各千万计,并斩之。
【组词】
赃秽、 赃罪、 赃贿
3.
【拿】
(会意。手合起来,表示握持,字本作“挐”。从手。奴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水浒传》-手里拿串拍板。
【组词】
从架上拿书;用钳子拿钉子;他拿起帽子和大衣走了;别拿我的东西
4.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贼,败也。 、 《荀子·修身》-害良为贼。 、 《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 《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 《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毁则为贼。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
【组词】
贼毫、 贼伦、 贼仁、 贼蚀、 贼义、 贼害、 贼蠹、 贼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