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6:06
词汇“[劾死]”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组合,“劾”通常指弹劾,即对公职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正式的指控;“死”则通常指生命的终结。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联想,比如对某人进行极端严厉的弹劾,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致其于死地”。然而,这种组合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出现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网络用语中,用以表达极端的批评或指责。
由于“劾死”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可能是网络语言或特定社群中的创造性用法。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对公职人员的弹劾可能被视为一种极端的政治手段,尤其是在政治斗争激烈的环境中。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可能在一些特定的讨论政治或法律问题的社群中会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劾死”用作一个强烈的比喻,描述一种极端的社会或政治现象。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极端指责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劾死”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使用需要谨慎,因为它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语境下的情感和意图。
1.
【劾】
(形声。从力,亥声。本义:审理,判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劾,法有辜也。 、 《书·吕刑》传-上其鞫劾文辞。
2.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