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5:13
“势不俱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两种或多种力量、状态或情况不能同时共存或和谐相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立的双方或多种因素之间的冲突和不可调和性。
在文学作品中,“势不俱栖”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的矛盾或冲突,如政治斗争、情感纠葛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无法共存的情况,例如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观念。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社会学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社会结构中的对立关系。
“势不俱栖”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对立和冲突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政治领域扩展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各个层面。
在**传统文化中,和谐与平衡是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势不俱栖”这个成语在强调对立和冲突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和谐共处的向往和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无法调和的冲突状态。在表达时,我会用这个成语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两种不同的工作理念势不俱栖的情况,最终我们通过沟通和妥协找到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两种思绪势不俱栖,一者渴望光明,一者沉溺黑暗。”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两股对立的力量在画面中相互碰撞,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紧张的音乐节奏,如交响乐中的冲突乐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nnot coexist”或“at odds with each other”,它们传达了相似的不可调和的对立概念。
“势不俱栖”这个成语在描述对立和冲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反映了汉语的丰富表达能力,也体现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暹、奉与术,卒合之军耳,策谋不素定,不能相维持,子登策之,比于连鸡,势不俱栖,可解离也。
1.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俱】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俱,皆也。 、 《战国策·齐策》。注:“偕也。”-而仪与之俱。 、 《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 《汉书·李广苏建传》-百余人俱。 、 、 《世说新语·自新》-处与之俱。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使与书俱。
4.
【栖】
忙忙碌碌;不安定。
【引证】
《诗·小雅·六月》-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组词】
栖屑、 栖栖、 栖栖默默、 栖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