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7:29
师姑:在中文里,“师姑”通常指的是尼姑,即出家修行的女性**徒。这个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师”指的是有学识或修行的人,“姑”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代年长的女性或出家的女性。
在文学作品中,“师姑”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角色,如《红楼梦》中的妙玉,她是一个出家的尼姑,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超脱世俗的情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使用,除非在特定的或文化语境中。在专业领域,如研究或历史,“师姑”是一个精确的术语,用来指代特定的身份。
同义词:尼姑、比丘尼(专业术语) 反义词**:和尚、比丘(指男性出家人)
“师姑”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师”和“姑”两个字组成,反映了其字面意义。在历史上,随着在的传播和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尼姑(师姑)常被视为具有超凡脱俗的特质,她们的生活方式和修行被认为是追求精神解脱的典范。在社会中,尼姑也常被赋予教育、医疗和慈善等社会角色。
提到“师姑”,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寺庙、悠扬的钟声和深邃的修行生活。这个词汇可能唤起一种对精神追求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参观过**寺庙,可能会遇到师姑,她们通常给人一种平和、智慧的感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师姑”来描绘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山间古寺钟声远, 师姑禅心静如水。 红尘不扰清修梦, 一念菩提渡众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师姑在寺庙中静坐修行的场景,周围是古朴的建筑和静谧的自然环境。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寺庙的钟声和诵经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nun”,指的是教中的修女,虽然在身份上相似,但在文化和**背景上有所不同。
“师姑”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和文化含义,它不仅指代一个身份,也象征着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文化。
1.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2.
【姑】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姑,夫母也。 、 《尔雅》-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 、 《白虎通》-如母而非母也,姑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
【组词】
翁姑;姑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