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4:46
词汇“师婆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似乎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至少在常见的汉语词典和网络资源中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义和使用例证。因此,我们无法从基本定义、语境分析、示例句子、同义词与反义词、词源与演变、文化与社会背景、情感与联想、个人应用、创造性使用、视觉与听觉联想、跨文化比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然而,如果我们从字面意思来推测,“师婆”可能指的是某位有经验的女性,而“粳”通常指的是一种稻米,特指粳稻,这种稻米质地较硬,口感较粘。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可能是指某位擅长处理粳稻的女性,或者是在某个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对某位女性的特定称谓。
由于缺乏具体的信息和使用例证,我们无法对这个词汇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如果这个词汇确实存在于某个特定的方言、行业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社群的内部用语中,那么它的使用和意义可能需要通过实地调查或者与该社群的成员进行交流来了解。
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词汇的准确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不常见的词汇,我们应该保持好奇心,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索和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同时,对于无法找到确切信息的词汇,我们也应该保持谨慎,避免在正式的交流和写作中误用或滥用。
1.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2. 【婆】 ——婆娑。 (形声。从女,波声。本义:舞貌)。
3.
【粳】
(形声。从禾,亢声,或从更声。本义:粳稻,稻之不黏者。今指介于籼稻、糯稻之间的一种晚稻品种,米粒短而粗,米质黏性较强,胀性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秔,稻属。 、 《声类》-秔,不黏稻也。 、 《汉书·沟洫志》-更为秔稻。 、 左思《魏都赋》-水澍稉。 、 陆游《新凉》-粳香等炊玉,韭美胜炮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