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4:16
怪象:指不寻常、异常或难以解释的现象或行为。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负面的或令人困惑的色彩,暗示某种违背常规或常识的情况。
怪象一词源自汉语,由“怪”和“象”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怪”指奇异或不寻常的事物,“象”则指现象或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那些不寻常或难以解释的现象。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怪象可能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在一些文化中,怪象可能被视为超自然现象或神秘**的标志,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仅仅被看作是科学尚未解释的现象。
怪象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未知和恐惧,也可能激发人们对探索和理解的渴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怪象:一个废弃的建筑物在夜晚总是发出奇怪的声音,但白天却一切正常。这个经历让我对怪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好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怪象”:
在夜的深渊,怪象悄然降临,
星辰失色,风声低吟。
是谁在暗中编织这神秘的网,
让心悸动,让梦飘零。
怪象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些神秘的图像,如古老的城堡、幽暗的森林或奇异的生物。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低沉的风声、远处的回声或神秘的音乐。
在英语中,与“怪象”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anomaly”或“bizarre phenomenon”。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含义,指代那些不寻常或难以解释的现象。
怪象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对不寻常和神秘的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表达和理解那些超出常规的情况,增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1.
【怪】
(形声。从心,圣(kù)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怪,异也。 、 《论衡·自纪》-诡于众而突出曰怪。 、 《书·禹贡》-铅松怪石。 、 《山海经·中山经》-苟床之山多怪石。 、 《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见怪物 、 《周礼·阍人》-奇服怪民不入宫。 、 《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 魏学洢《核舟记》-嘻,技亦灵怪矣哉! 、 《水经注·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 、 《聊斋志异·促织》-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组词】
怪伟、 怪物相、 怪迂、 怪谲
妖精,鬼物。
【引证】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 《博物志》-土之怪为獖羊。 、 《西游记》-山高必有怪。
【组词】
鬼怪;妖怪;精怪;神怪、 魔怪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