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0:35
清正: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清”意味着纯净、无杂质,“正”意味着正确、正直。结合起来,“清正”通常指一个人或行为具有高度的廉洁和正直,不偏不倚,公正无私。
“清正”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字面意义和现代使用基本一致。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孟子》等,已有对“清正”品德的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在**传统文化中,“清正”被视为一种理想的人格特质,特别是在官场和政治领域。它与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君子”概念紧密相关,强调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
“清正”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光明、正义和信任。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时保持道德的坚定。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清正的领导,他的行为和决策总是以团队的利益为先,这种榜样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正”:
清正之风,吹拂心田,
廉洁之光,照亮前路。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官员在繁忙的办公室中,面对各种诱惑,依然坚守清正的原则。背景音乐可以是平静而坚定的钢琴曲,强调其内心的坚定和纯净。
在英语中,“清正”可以对应为“integrity”或“uprightn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了道德的纯洁和正直。
“清正”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保持清正的品德对于个人和社会都至关重要。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道德和责任的重要性。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