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4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48:57
桑榆晚景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桑树和榆树在傍晚时的景象”,通常用来比喻晚年或晚年的时光。这个成语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其中“桑榆”指的是日落时分的景象,比喻人的晚年。
在文学作品中,桑榆晚景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晚年生活,表达对晚年时光的感慨或对晚年生活的期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它可以用来增添文雅和深沉的氛围。在专业领域,如老年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角色。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时间阶段时有所不同,桑榆晚景 更偏向于文学性和比喻性,而暮年和晚年则更为直接和常用。
桑榆晚景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和散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晚年的一个常用比喻。
在文化中,晚年被视为人生旅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桑榆晚景** 这个词汇体现了对晚年的尊重和对晚年生活的积极态度。在社会背景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更加频繁,用以讨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桑榆晚景 这个词汇给人以宁静、成熟和智慧的联想。它可能唤起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以及对人生阶段的深刻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人,他在桑榆晚景之际,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桑榆晚景 这个词汇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桑榆晚景:
在桑榆晚景的余晖中,
我看见岁月静静流淌,
智慧的光芒在眼角闪烁,
生命的篇章,缓缓翻过。
桑榆晚景 可能让人联想到夕阳下的桑树和榆树,金色的光线洒在树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钢琴曲,如德彪西的《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wilight years" 或 "golden years",它们也用来描述晚年时光,但文化内涵和使用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桑榆晚景 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描述晚年的比喻,它还承载着对人生阶段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晚年的看法和情感,增添了我的词汇库的丰富性和深度。
1.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
2.
【榆】
榆树。
【引证】
《说文》。按,榆皮色赤,其白者为枌也。荚可食,亦可为酱。-榆,白枌。 、 《礼记·内则》-堇萱枌榆。 、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3. 【晩】
4.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