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3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33:38
桑榆暮景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桑树和榆树在傍晚时的景色”。基本含义是指人到晚年或事物发展到晚期时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时光或事物的末期状态。
桑榆暮景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末期。
在**文化中,桑榆暮景常与儒家思想中的“老有所终”观念相联系,强调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
桑榆暮景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哀愁和感慨,因为它触发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养老院做志愿者,那里的老人们常常用桑榆暮景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桑榆暮景映晚霞,岁月悠悠忆往昔。”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桑树和榆树的影子拉长,老人们坐在树下聊天,这样的场景会让人联想到宁静和温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wilight years”,用来描述人的晚年时光,但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桑榆暮景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景色的词汇,更是一个富含哲学和情感深度的表达。它提醒我们珍惜时间,尊重老年人,同时也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教子攻书志未酬,~且淹留。
1.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
2.
【榆】
榆树。
【引证】
《说文》。按,榆皮色赤,其白者为枌也。荚可食,亦可为酱。-榆,白枌。 、 《礼记·内则》-堇萱枌榆。 、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3.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论衡·明雩》-暮者,晚也。 、 《庄子·齐物论》-朝三而暮四。 、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韩非子·难一》-今朝至,暮变。 、 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光明。 、 唐·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组词】
暮天、 暮雨、 暮途、 暮烟、 暮暮、 暮鼓、 暮暗
4.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