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0:25
词汇“桑梓礼”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文化背景来分析。
“桑梓礼”由两个字组成:“桑梓”和“礼”。
由于“桑梓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对故乡的怀念或对家乡的尊重。
“桑梓”一词源自《诗经》,其中“桑”和“梓”是古代常见的树木,古人常以这两种树木比喻家乡。随着时间的推移,“桑梓”逐渐成为故乡的代称。而“礼”则是指礼仪、礼节,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传统文化中,对故乡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桑梓礼可能体现了对家乡的尊重和怀念。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经常被提及。
提到“桑梓礼”,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它可能唤起人们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对传统礼仪的珍视。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活动或传统节日中,可能会有人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在创作中,可以将“桑梓礼”融入到描述故乡情怀的诗歌或散文中,以此来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故乡风景的画作,其中包含桑树和梓树,以及人们在进行传统礼仪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传统音乐或乡土歌曲,唤起对故乡的情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表达方式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对家乡的怀念和对传统的尊重也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桑梓礼”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1.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
2.
【梓】
(形声。从木,宰省声。本义:木名,即梓树)。
同本义 。一种原产中国的梓树属落叶乔木,高6—9米,叶对生,宽卵形,先端尖。大的圆锥花序,顶生,黄白色,略带紫色斑点,蒴果长丝状,种子扁平,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木器用。
【引证】
《说文》-梓,楸也。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 《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出楠梓。
【组词】
美国梓;海地梓;四川梓
3.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