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0:10
暮齿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晚年的牙齿,比喻人的晚年或晚年时期。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到了生命的晚期,身体机能开始衰退,尤其是牙齿脱落,象征着衰老和生命的终结。
在文学作品中,暮齿 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晚年状态,增添一种哀愁或哲思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一些正式或文学性的对话中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老年学或医学,暮齿 可能被用来描述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暮齿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暮”(傍晚,比喻晚年)和“齿”(牙齿)组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存在,用来形象地描述人的晚年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没有太大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暮齿** 常常与尊重老人、孝道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它提醒人们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和期望。
暮齿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哲思,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有限和时间的流逝。它可能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老年人的同情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暮齿 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或撰写相关文章时,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在诗歌中,暮齿 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深沉的意境:
暮齿之年,岁月如歌, 静静流淌,无声无息。 落叶归根,心随风起, 生命的终章,静美如诗。
暮齿 可能让人联想到夕阳、老树、安静的村庄等视觉形象,以及悠扬的古琴声或深沉的诗歌朗诵,带来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old age”或“senior years”等表达类似的概念。
暮齿 这个词汇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在文学和正式的语境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生理上的衰老,也反映了文化和情感上的多重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论衡·明雩》-暮者,晚也。 、 《庄子·齐物论》-朝三而暮四。 、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韩非子·难一》-今朝至,暮变。 、 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光明。 、 唐·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组词】
暮天、 暮雨、 暮途、 暮烟、 暮暮、 暮鼓、 暮暗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