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6:45
词汇“披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披秩”这一词汇的分析:
“披秩”的字面意思是指打开书卷,阅读书籍。其中,“披”意为展开、打开,“秩”在古代指书籍的卷轴。
由于“披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描述读书的场景。
由于“披秩”不常用,以下是一些假设性的例句:
同义词:阅读、翻阅、研读 反义词:合卷、闭卷(这些词汇更多用于描述书籍的状态,而非动作)
“披秩”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书籍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的词汇如“阅读”、“看书”等取代了“披秩”的使用。
在古代**,书籍多为卷轴形式,因此“披秩”这样的词汇反映了当时的阅读方式和文化背景。
“披秩”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在书房中静心读书的场景,带有一种古典、雅致的情感色彩。
由于“披秩”不常用,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这一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披秩”用于描述古代场景,增添文学作品的历史氛围。
视觉上,“披秩”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卷轴缓缓展开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翻动纸张的沙沙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披秩”的词汇,因为这涉及到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
“披秩”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的阅读方式和文化特色。在学*语言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在表达中,虽然不常用,但在特定情境下使用可以增添文学色彩和历史感。
1.
【披】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引证】
《说文》-披,从旁持曰披。 、 《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设披周也。 、 《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执披。 、 《仪礼·士丧礼》-执披者旁四人。 、 《仪礼·既夕礼》-设披。
分开;裂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而披其地。 、 《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又披其邑。 、 《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不折必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组词】
竹竿披了;披磔、 披砍、 披榛
2.
【帙】
(形声。从巾,失声。本义:包书套子,用布帛制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人谓之函。-帙,书衣也。 、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合为三帙,三十卷。
【组词】
帙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