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6:36
欺善怕恶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欺负善良的人,害怕邪恶的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公正、不道德的行为,即对弱者施加压力,而对强者则表现出畏惧或顺从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描绘社会不公或人性的阴暗面。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批评某人的行为或性格。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权力动态和人际关系。
同义词:欺软怕硬、欺弱怕强 反义词:扶弱抑强、见义勇为
同义词在表达上略有差异,但核心意义相似。反义词则表达了与欺善怕恶完全相反的行为和态度。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行为的期望和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社会行为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和“公平”,因此欺善怕恶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用以批评那些不公正的行为。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平和不正义。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的渴望和对不公正行为的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欺善怕恶的情况,比如在学校、工作场所或社区中。这些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实际应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黑暗的角落里,欺善怕恶的影子悄然游走,寻找着下一个无辜的牺牲品。”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强壮的人欺负一个弱小的人,而面对更强大的对手时则显得畏缩。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们对这种行为的谴责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ully the weak and fear the strong",虽然不如汉语成语那样精炼,但传达了相似的意思。
欺善怕恶这个成语深刻揭示了社会中不公正的一面,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追求公平和正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对不公正行为的批评和不满。
水族痴暗,人轻杀之,或云不能尝冤,是乃欺善怕恶。
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
1.
【欺】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欺,诈欺也。 、 《贾子道术》-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 、 《京房易传》-禄不遂行兹谓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
2.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
3.
【怕】
(形声。从心,白声。怕就是怖,“怕”是中古的新字。本义:畏惧)同本义。
【引证】
《广韵》-怕,怕惧。 、 韩愈《双鸟诗》-鬼神怕嘲咏。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
【组词】
惧怕、 害怕、 怕怯
如其,倘。
【引证】
《古今杂剧·关汉卿·拜月亭》-您昆仲各东西,俺子母两分离,怕哥哥不嫌相辱呵?权为个妹!
4.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