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2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23:58
“欺大压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欺负强大的,压迫弱小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情或人际关系时,偏向于欺负或压迫那些比自己弱小的对象,而对强大的对象则采取妥协或顺从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欺大压小”常用来描绘社会不公或人性的阴暗面,如在描述旧社会的官僚主义或地主阶级的剥削行为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不公正行为或态度。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权力结构和弱势群体的处境。
同义词“欺软怕硬”和“欺善怕恶”都强调了对弱者的欺负和对强者的畏惧,而反义词则强调了公平和无偏见的态度。
“欺大压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权力不平等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仁义”和“公平”,因此“欺大压小”这种行为是被批判的。在现代社会,随着法治和公平意识的增强,这种行为更加不被社会所接受。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压迫和道德败坏。它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公和人性阴暗面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些人因为权力或地位的优势而对他人进行不公正的对待,这时“欺大压小”这个成语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权力的阴影下,欺大压小成了常态,心中的正义,何时才能照亮这片黑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社会底层人民受压迫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沉重或悲壮的旋律来增强这种压迫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lly the weak and fawn on the stro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欺大压小”这个成语深刻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它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应保持公正和仁爱之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
1.
【欺】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欺,诈欺也。 、 《贾子道术》-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 、 《京房易传》-禄不遂行兹谓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徒见欺。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压】
4.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