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3:20
克隆:克隆一词源自希腊语“klōn”,意为“枝条”。在生物学中,克隆指的是通过无性繁殖或基因工程手段,产生与原始生物基因完全相同的后代或细胞。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克隆可以指任何形式的复制,包括物品、数据或信息。
克隆一词最早用于植物学,指通过插枝繁殖的方式。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克隆的含义扩展到动物和人类细胞的复制。
克隆技术引发了广泛的伦理和法律讨论,尤其是在人类克隆的可能性上。社会对于克隆的接受程度因文化而异,一些文化对此持开放态度,而其他文化则持保守态度。
克隆一词常带有一种科幻和未来的感觉,同时也引发对个性、身份和伦理的深刻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克隆的概念可以应用于数据备份、软件复制等技术领域,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可用性。
在诗歌中,克隆可以用来表达对永恒和重复的渴望:
“在时间的河流中,我愿成为你的克隆, 重复你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梦。”
克隆的概念可以与科幻电影中的复制人形象联系起来,如《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在不同语言中,克隆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复制和无性繁殖——是普遍存在的。
克隆一词不仅是生物学和技术领域的重要概念,也是文化和伦理讨论的焦点。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提供了丰富的隐喻和联想,增强了我们对复制、个性和创新的认识。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隆】
(形声。从生,降省声。本义:高)。
丰大;高。
【引证】
《说文》-隆,丰大也。 、 《尔雅·释山》。注:“山中央高。”-宛中隆。 、 《战国策·齐策一》-虽隆薛之城。 、 《史记·高祖纪》-隆准而龙颜。 、 《吕氏春秋·秋期贤》-段干木之隆。 、 《淮南子·泛论》-降冲以攻。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德隆望尊。
【组词】
隆穷、 隆颓、 隆岳、 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