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9:55
词汇“山铭”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部分“山”和“铭”来分析其可能的含义。
“山”通常指的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铭”则有铭刻、铭记的意思,常指刻在器物、碑碣等上的文字,用以纪念或说明某些内容。因此,“山铭”可以理解为刻在山上的文字,或者是与山有关的铭记、纪念。
由于“山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刻在山石上的诗文或箴言,用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或对某种精神的传承。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同义词:山志、山记、山碑 反义词:(由于“山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反义词可能不明显或不存在)
“山铭”这个词可能是由“山”和“铭”两个字组合而成,其词源直接来源于这两个字的原始意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这个词可能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它并不是一个常用的复合词。
在**文化中,山常常被赋予崇高、永恒的象征意义,而铭文则是一种传统的纪念方式。因此,“山铭”可能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历史的记忆。
提到“山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山川、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敬畏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这部分需要个人经历,因此无法提供具体内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铭刻岁月,石语诉沧桑,千年风霜后,依旧立苍茫。”
(这部分需要结合具体的视觉和听觉材料,因此无法提供具体内容)
(由于“山铭”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适用)
“山铭”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结合了“山”的自然属性和“铭”的文化属性,可能在特定的文学或文化语境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铭】
(形声。从金,名声。从金,与钟鼎器物有关。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祭统》-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 《礼记·檀弓》-铭,明旌也。 、 《周礼·司勋》。注:“铭之言名也。”-铭书于王之大常。 、 《字林》-名,题勒也。 、 《国语·晋语》。注:“刻器曰铭。”-其铭有之。 、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三》-铭功会稽岭。
【组词】
铭功、 铭戒、 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