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9:19
词汇“山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构成部分和可能的含义出发。以下是对“山酌”这一词汇的分析:
“山酌”由两个汉字组成:“山”和“酌”。
结合这两个字,“山酌”可能指的是在山中饮酒或斟酌事情,强调在自然环境中的沉思或享受。
由于“山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一种隐逸或超脱世俗的意境,如在山水诗或隐士题材的作品中。
由于“山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它可能是由文人墨客创造的词汇,用以表达特定的意境或情感。
在**传统文化中,山往往与隐逸、修行和自然之美联系在一起。因此,“山酌”可能被用来表达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山酌”可能带给人们一种宁静、深远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山间的清风、鸟鸣和悠闲的时光。
由于“山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为有限。它可能出现在个人的文学创作或日记中,用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在诗歌中,“山酌”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山酌一杯清泉酒,
云卷云舒自在游。
忘却尘世烦忧事,
只愿长留此山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画中有人在山间小酌,周围是静谧的自然景色。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山间的鸟鸣和风声。
由于“山酌”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不过,类似的意境在其他文化中也可能存在,如日本的“山の宿”(山中旅馆)或西方的“mountain retreat”(山间隐居)。
“山酌”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深层次意义和文化背景。通过对“山酌”的学,我们可以体会到汉语词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它们在表达特定情感和意境时的独特作用。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酌】
(形声。从酉(yǒu),从勺,勺亦声。从“酉”与酒有关。本义:斟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酌,盛酒行觞也。 、 《仪礼·有司彻》。-尸升,坐取爵酌。 、 《礼记·曲礼》-酒曰清酌。 、 《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 、 《公羊传·僖公八年》-盖酌之也。 、 《周礼·夏官》-及祭,酌仆。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 、 唐·李朝威《柳毅传》-因命酌互举。 、 宋·欧阳修《归田录》-以我酌油知之。 、 欧阳修《卖油翁》-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汉书·盖宽饶传》-无多酌我,我乃酒狂。
【组词】
酌献、 酌羽、 酌言、 酌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