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22:4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22:48:52
山门 的字面意思是指位于山脚下的门,通常用于指代寺庙的正门。在文化中,山门是寺庙的象征,也是信众进入寺庙进行活动的起点。
山门一词源自**文化,最初指的是位于山中的寺庙的正门。随着时间的推移,山门逐渐成为寺庙建筑的代名词,并在文学和艺术中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山门不仅是寺庙的入口,也是连接世俗与神圣的象征。它代表了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是文化传承和信仰的重要标志。
山门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庄严和宁静。它让我联想到古老的寺庙、悠远的钟声和信众的虔诚,这些联想影响了我对**和文化的思考。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曾参观了一座位于山中的古老寺庙,那里的山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进入寺庙的通道,也是我心灵的一次洗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门:
山门静立,岁月无声, 钟声悠扬,心随风动。 踏入此门,尘世皆忘, 唯有佛光,照亮心房。
山门让我联想到古老的木质建筑,雕刻精美的门框,以及清晨的钟声。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增强了山门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山门(山門)同样指代寺庙的正门,但其建筑风格和装饰可能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特色。
山门作为一个文化词汇,不仅代表了寺庙的入口,也承载了丰富的*和文化意义。通过对山门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思维。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