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4:38
词汇“九十其仪”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诗经·小雅·车舝》中的“九十其仪,女其从许”,原意是指婚礼中繁复的礼仪。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九十其仪”字面意思是指婚礼或其他重要场合中的繁多礼仪。这里的“九十”并非实指具体的数字,而是用来形容礼仪的繁多和复杂。
在古代文学中,“九十其仪”常用来描述婚礼的隆重和礼仪的繁复。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但如果提及,通常是为了强调某种仪式的正式和繁琐。
“九十其仪”源自《诗经》,反映了古代**对礼仪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某些传统文化的讨论中仍会被提及。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被视为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因此,“九十其仪”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和尊重。
提到“九十其仪”,我联想到的是古代的庄重和仪式感,以及对传统的尊重。这种繁复的礼仪给人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感觉。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九十其仪”这个词汇,但在参与或观察传统婚礼时,我能感受到那种繁复礼仪所带来的特殊氛围。
在创作一首关于传统婚礼的诗时,我可以这样写:
红烛高照,九十其仪,
花轿轻摇,喜气洋洋。
想象一下,古代婚礼的场景,红烛、花轿、喜乐,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九十其仪”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繁复礼仪也有体现,如西方的皇室婚礼,虽然具体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对仪式的重视。
“九十其仪”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语言,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礼仪和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