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5:17
“大动作”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行动或举措。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需要大量资源、涉及广泛领域或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行为。
在不同的语境中,“大动作”的使用有所不同:
“大动作”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相对较新,主要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各种***行动的出现而流行起来。它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大”和“动作”两个词组合而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
在文化中,“大动作”常常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等国家层面的重大相关联。它反映了社会对于变革和进步的期待和评价。
“大动作”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创新、突破和进步。同时,它也可能引发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个朋友在创业时采取了一系列“大动作”,虽然风险很大,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大动作”:
晨曦中的大动作,
是城市苏醒的序曲,
高楼间的巨人,
以钢铁的臂膀,
书写新时代的篇章。
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这些都是“大动作”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jor move”或“significant action”,它们在语义上与“大动作”相近,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惯上可能有所不同。
“大动作”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行为。通过对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意识到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3.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