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3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32:47
词汇“格格不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格格不纳”可以理解为“不接受”或“不兼容”的意思,其中“格格”可能指的是“格格不入”的缩写,表示不协调或不适应,“不纳”则是“不接受”的意思。
“格格不纳”字面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人无法被接受或融入某个环境或体系中。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古文中出现,用以形容某种事物或观念与主流不符,难以被接受。
由于“格格不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格格不入”和“不纳”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该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那些与主流文化或社会规范不符的个体或事物。
该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排斥或孤立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被理解或接受的孤独感。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可能在描述某些特定情境时使用,如新技术的推广遇到阻力时。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格格不纳”用于描述一个角色或情节,强调其与众不同或难以融入的特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人群之外;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旋律不和谐的乐曲来象征“格格不纳”。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格格不纳”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范围有限,但在特定情境下可以有效地表达某种不被接受或难以融入的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境。
1. 【格】
2. 【格】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