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4:43
词汇“从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现代含义,我们将从古汉语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从使”在古汉语中可能意味着“听从命令”或“服从使唤”。它由两个字组成:“从”表示跟随或服从,“使”表示命令或派遣。
在古代文献中,“从使”可能出现在描述臣子对君主的服从、仆人对主人的听从,或是军队中士兵对将领的遵从等语境中。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出现在历史研究、文学作品或特定的法律、军事文献中。
“从使”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从”和“使”都有悠久的历史。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各自有了更广泛的使用,但“从使”作为一个复合词在日常语言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在封建制度下,“从使”体现了等级和权力关系。臣民对君主的绝对服从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威、服从和责任感。在现代社会,它可能唤起对过去等级制度的反思。
由于“从使”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学习古代文学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可以使用“从使”来描绘臣子的忠诚:
金殿之上,臣子心诚,
从使君命,无悔此生。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面,臣子低头听命,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obey the command”或“follow the order”可以传达相似的概念。
“从使”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权力结构和人际关系。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掌握这类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