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4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2:15
“从俗”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遵循或适应俗、常规或大众的做法。它通常指的是在行为、思想或表达上与社会普遍接受的标准或惯保持一致。
在文学中,“从俗”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如何适应社会规范,或者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那些盲目追随潮流或缺乏独立思考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市场营销,“从俗”可能指的是遵循行业标准或消费者期望的产品设计。
同义词中,“随大流”强调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而“顺应”和“适应”则更多指在环境或条件变化时的调整。反义词则强调与众不同或坚持个人特色。
“从俗”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组合“从”表示跟随,“俗”表示俗或常规。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人们的行为与社会俗的一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从俗”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礼”相联系,强调社会和谐与个人行为的标准化。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讨论如何在保持个人特色的同时,不脱离社会主流价值观。
“从俗”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保守或缺乏创新的负面联想,尤其是在强调个性和创新的现代社会。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被视为一种明智的社会适应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选择职业道路或生活方式时考虑“从俗”的因素,比如选择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职业,或者在社交场合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从俗”:
在繁华的街头,我看见
人们从俗地行走,
他们的笑容,他们的沉默,
都是这个时代的印记。
想象一个繁忙的市场,人们按照既定的路线行走,穿着相似的衣服,这可以是一种“从俗”的视觉表现。听觉上,可能是一首流行歌曲,它的旋律和歌词都是大众所熟悉的,这也是一种“从俗”的体现。
在英语中,“conformity”或“following the crowd”可以大致对应“从俗”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的使用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从俗”是一个描述社会行为和思想适应性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和文化规范,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个性和创新时,如何与社会保持适当的联系。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