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0:00
“本罪”是一个法律术语,指的是在特定法律体系中明确规定的犯罪行为。它强调的是犯罪行为本身,而不是犯罪的结果或后果。在刑法中,本罪通常与“从罪”(即因本罪而产生的其他犯罪行为)相对应。
在法律专业领域,“本罪”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区分犯罪行为的主次。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的犯罪行为,强调其行为的严重性和法律后果。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法律问题时。
同义词“主罪”和“原罪”都强调犯罪行为的主要性质,而“从罪”和“附加罪”则指的是因主罪而产生的其他犯罪行为。
“本罪”一词源自**古代法律术语,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在现代法律体系中,这个词被广泛使用,用以区分犯罪行为的主次。
在**传统文化中,法律观念强调“罪”的概念,而“本罪”作为法律术语,体现了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明确界定和分类。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本罪”的概念更加精细化,用以指导司法实践。
“本罪”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严肃和正式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法律的权威和犯罪的严重性。在讨论法律问题时,这个词的使用可以增强论述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本罪”这个词,除非是在参与法律相关的讨论或学*中。例如,在参与模拟法庭活动时,我会使用这个词来描述案件中的主要犯罪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本罪”:
在法律的殿堂,本罪如影随形,
每一笔记录,都是正义的见证。
在视觉上,“本罪”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法官的锤子、法律文书等形象。在听觉上,这个词可能与法庭的庄严氛围和法律术语的正式发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本罪”可以对应为“principal offense”或“primary crime”。在不同法律体系中,对犯罪行为的分类和定义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
“本罪”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是理解和应用法律的基础。它不仅帮助区分犯罪行为的主次,还体现了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明确界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讨论和理解法律问题。
1.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