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4:21
“牝鸡牡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母鸡像公鸡一样鸣叫。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女性篡夺或干预男性的权力,或者女性表现出不符合其性别角色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或讽刺女性越权行为。在口语中,可能用于形容某个女性过于强势或不守本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或社会学,可能用于分析性别角色的变迁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牝鸡牡鸣”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原意是指母鸡不应该在早晨鸣叫,否则预示着家庭的衰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对女性越权的批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领导者,女性则应扮演辅助角色。因此,“牝鸡牡鸣”反映了传统社会对性别角色的严格界定和对女性行为的限制。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对性别不平等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性别角色观念的批判。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女性在争取平等权利过程中的挣扎和斗争。
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的使用可能较少,但在讨论性别平等或女性领导力时,仍可能被引用作为历史背景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可以将“牝鸡牡鸣”用于描绘一个勇敢挑战传统界限的女性形象,如:
她如牝鸡牡鸣,破晓时分, 挑战旧日的沉默, 以女性的声音,唤醒沉睡的世界。
想象一只母鸡在清晨时分发出雄鸡般的鸣叫,这种画面可能让人感到既惊讶又好奇,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思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表达可能存在,如英语中的“wearing the pants”(穿裤子,意指掌握家庭或关系中的主导权),但这些表达通常不带有“牝鸡牡鸣”那样的负面含义。
“牝鸡牡鸣”作为一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历史上的性别角色观念,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推动性别平等。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变迁,以及性别角色的演变。
《书》诫牝鸡牡鸣,《诗》刺哲妇丧国。
1.
【牝】
(形声。从牛,匕(bǐ)声。依甲骨文,“匕”为雌性动物的标志。本义:雌性的禽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牝,畜母也。 、 《易·坤》-利牝马之贞。 、 《易·离》-畜牝牛,吉。 、 《书·牧誓》-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组词】
牝朝、 牝牡
2.
【鸡】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引证】
《说文》-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 、 《汉书·五行志》-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 、 《礼记·月令》-食菽与雞。 、 《礼记·曲礼》-雞曰翰音。 、 《易·说卦传》-巽为雞。 、 《周礼·大宗伯》-工商执雞。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鸡栖于厅。
【组词】
鸡男、 鸡坊、 鸡肤、 鸡鹜
3.
【牡】
(会意。从牛,土声。甲骨文字形,左为阳性生殖器。本义:雄性的鸟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牡,畜父也。 、 《诗·鲁颂·駉》-駉駉牡马。 、 《诗·邶风·匏有苦叶》-雉鸣求其牡。
4.
【鸣】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鸣,鸟声也。 、 《管辂别传》-鸟兽之音曰鸣。 、 《易·中孚》-鸣鹤在阴。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 、 《诗·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 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