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2:08
“牝鸡晨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母鸡在早晨鸣叫。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女性超越其传统角色,干预或掌管男性主导的事务,通常带有贬义,暗示女性不应越权。
在文学中,“牝鸡晨鸣”常用来讽刺女性干政或女性掌权的不当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性别角色和权力结构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社会的性别权力关系。
“牝鸡晨鸣”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原意是说母鸡不应在早晨鸣叫,否则家庭会衰败。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严格划分和期望。
在**传统文化中,男性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主要支柱,而女性则应居于辅助地位。因此,“牝鸡晨鸣”这个成语体现了对女性角色的限制和对性别秩序的维护。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对性别平等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批判。它可能激发对女性权益的讨论和对性别歧视的反感。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性别议题时,可能会被引用来说明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牝鸡晨鸣,打破了古老的宁静,唤醒了新时代的曙光。”
想象一只母鸡在清晨的阳光中鸣叫,这个画面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和传统的性别角色。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成语或表达可能存在,如英语中的“the lady of the house”(女主人),但不一定带有贬义。
“牝鸡晨鸣”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特定看法,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其使用频率可能不高,但它仍然是理解历史和文化中性别观念的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
至于居丧淫宴之愆,三年载弄之丑,反道违常之衅,牝鸡晨鸣之慝,于事已细,故可得而略也。
1.
【牝】
(形声。从牛,匕(bǐ)声。依甲骨文,“匕”为雌性动物的标志。本义:雌性的禽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牝,畜母也。 、 《易·坤》-利牝马之贞。 、 《易·离》-畜牝牛,吉。 、 《书·牧誓》-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组词】
牝朝、 牝牡
2.
【鸡】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引证】
《说文》-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 、 《汉书·五行志》-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 、 《礼记·月令》-食菽与雞。 、 《礼记·曲礼》-雞曰翰音。 、 《易·说卦传》-巽为雞。 、 《周礼·大宗伯》-工商执雞。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鸡栖于厅。
【组词】
鸡男、 鸡坊、 鸡肤、 鸡鹜
3.
【晨】
(会意。从臼,从辰,辰时也。辰亦声。本义:星名。即房星) 清晨。
【引证】
《说文》-晨,早昧爽也。 、 《尔雅》-晨,早也。 、 《诗·小雅·庭燎》-夜乡晨。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国语·晋语》。注:“早朝也。”-丙之晨。 、 《韩非子·解老》-而以昏晨犯山川。 、 清·周容《芋老人传》-晨起不辨衣履。 、 明·刘基《苦斋记》-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组词】
凌晨五时;霜晨;晨步、 晨省、 晨安、 晨暝、 晨旭、 晨旦
4.
【鸣】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鸣,鸟声也。 、 《管辂别传》-鸟兽之音曰鸣。 、 《易·中孚》-鸣鹤在阴。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 、 《诗·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 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