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2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22:08
意象:在文学和艺术中,意象是指通过语言、视觉或其他感官手段创造的具象形象,用以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或概念。它通常涉及感官细节的描绘,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意象一词源自拉丁语“imago”,意为“形象”或“映像”。在文学和艺术中,它逐渐演变为指代通过感官形象传达的深层意义。
在东方文化中,意象常与自然元素和哲学思想相结合,如**古典诗词中的“山水”意象,常用来表达隐逸和超脱的情感。
意象常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和丰富的联想。例如,“月光”可能让人联想到浪漫、神秘或孤独。
在旅行中,我曾看到一幅画,其中的“海浪”意象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自由和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意象”:
月光洒在湖面上, 银色的涟漪轻轻荡漾, 如同心中的思念, 无声地蔓延。
结合图片,一幅描绘夜晚森林的画作,可以让人联想到宁静、神秘和生命的奥秘。结合音乐,一首轻柔的钢琴曲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柔的抚摸或细腻的情感。
在英语中,“image”和“imagery”常用来指代类似的意象概念,但在不同文化中,意象的具体表现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意象是文学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通过具象的形象传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意象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沟通的深度和美感。
1.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